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蒋介石若回大陆,将给他什么职位?周总理的回答让记者瞠目结舌

2023-03-19| 发布者: 秦淮生活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民党与共产党曾经有3次高规格的秘密会谈,中央政府拿出最大诚意,希望实现两岸的和......
南京刑事律师 http://www.5jls.com/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民党与共产党曾经有3次高规格的秘密会谈,中央政府拿出最大诚意,希望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

蒋介石曾经计划率领手下回大陆,倘若此事达成,中共中央将给他什么职位?对此,周总理做出了正面回应。

以和为贵,爱国一家

1949年,国民党在中国大陆大势已去,蒋介石率领残部败退台湾,由此造成了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再次隔绝。这个遗憾,毛主席曾经日夜忧心,警卫员曾经回忆道:“毛主席为此落泪,他最恨的并不是蒋介石,而是阻挠统一的台独。”

为了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中国共产党曾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随着朝鲜战争爆发,为了遏制亚洲国家的发展,美国悍然出兵,攻打朝鲜半岛。不久后,美国调整了对台政策,命令美军第七舰队前往台湾海峡,阻止中国解放台湾,由此开启了扶蒋反共的新时代。彼时蒋介石也希望有朝一日杀回大陆,于是欣然接受美国人的援助。美国此举,无疑加剧了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分裂。

1953年,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在分裂中国的问题上,美国开始加快进程。彼时中国实力有限,面对强大的美国,反抗能力弱小。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取得了朝鲜战争的全面胜利,停战协议达成。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参战方签订了越南停火协议,这也意味着原本剑拔弩张的国际局势得到了缓和。与此同时,从战争中脱身的中国开始专注于自身建设。

不久后,中共中央的对台政策发生了改变。在此之前,我党采用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然而新中国建设百废待兴,中央对于台湾问题的态度,也转变为争取和平方式解决,但不排除使用武力。

1955年,周总理曾经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

毛主席也表示,我们应该与台湾和为贵,爱国一家。两岸紧张局势得以缓解,曾经参与国共谈判的人猜测:新一轮的两党谈判,或许很快就会到来。

第一次台海危机,美国试图发动反华战争,却因为舆论的压力被迫放弃。随后,美国的对台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时美国人开始说服蒋介石放弃攻打金门、马祖,与共产党划峡而治。

美国并非有心提携蒋介石,所谓划峡而治,不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

美国希望台湾彻底切断与中国大陆的联系,随后趁机吞并,那时中国大陆也将与台湾永远分离。

尽管蒋家人反对共产党的统治,却不愿意成为千古罪人,台湾主要领导人蒋经国、蒋介石等人都曾经公开表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此时中共中央发现,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或许尚有转圜的余地。曾经参加北平和谈的章士钊兴奋不已,他向周总理请缨,通过他在香港的国民党旧友,与蒋介石对话,争取实现国共谈判。

大陆为蒋介石写了一封信,信中,中共中央主张国共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信的结尾,我党提出:“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希望蒋介石能回故乡看看。

蒋介石收到信后,多次阅读,陷入了长久沉默,中国大陆也迟迟未得到蒋介石的回应。

两岸统一,事在人为

自1956年开始,中共曾经多次释放信号,促进两岸的交流。1月,毛主席在国务会议上指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比如在台湾,那里有众多爱国主义者,如果他们愿意回到祖国,我们都要欢迎他们。”

1月末,周总理进一步阐释了中央目前的对台政策:凡是愿意回到中国大陆的,都可以回来看看。只要愿意为两岸和平统一作贡献,不管他们过去犯过多少罪,人民都会对其既往不咎。

毛主席与周总理的态度,并非是蒙蔽人的手段。

中国军队向来有优待俘虏的政策,对于那些回心转意的国民党官兵也极尽宽容。解放战争中投诚的国民党元老,在新中国成立后都被委以重任,参与新中国的建设。

言外之意,即使蒋介石率领部下投诚,中共中央也会优待。

1956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共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展示了属于大国的胸怀与气魄,会议上,周总理也第一次正面回应了台湾问题。

周总理说:“国共曾两次合作过,毛主席不止一次说国共是‘老朋友’,所以对于第三次合作,我们做了十分充足的准备的。”

1956年,周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访亚洲七国。印度为中国举办了欢迎晚宴,宴会上一位记者询问周总理关于台湾回归的问题:蒋介石若回大陆,将给他什么职位?

周总理笑着回应,部长太低了。如果蒋介石愿意回归祖国,他的官职,绝不会在国务院总理之下。

周总理如此回答,让记者瞠目结舌,也引起台下一阵骚动。中共中央对于蒋介石投奔大陆表示出来的诚意,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这是周总理第一次在国际上发出中共关于蒋介石回归大陆政策的声音,与此同时,中共也并未停止修复与台湾关系的进程。

1957年,蒋介石与国民党高层进行秘密会谈,说道:“派人到北平一行,了解一下中共的真实意图。”

4月,蒋介石的学生宋宜山乘坐火车到达北京,周总理与其见面。宋宜山说:“我此次来的目的,就是了解中共关于和谈的意向。”

周总理则表示,两党都是一家人,希望还可以一起合作。

宋宜山回到台湾复命,将一万多字的报告交给蒋介石。宋宜山对两岸统一十分渴望,报告中大多是对中国大陆的赞美之词,蒋介石十分不满。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的情况有些复杂,蒋介石说:“国共谈判时机并不成熟。”于是,大陆与台湾的进一步接触被切断。

1957年5月,与国共两党高层人物均有接触的文人曹聚仁受国民党的委托返回大陆,查看蒋氏祖坟。回到香港后,曹聚仁向蒋经国报告了在大陆的行程,同时提出了自己对于国共合作的建议。然而国民党并未给出正面回应,两岸和谈,一拖就是几年的时间。

1965年,李宗仁回到大陆,受到中共的热烈欢迎,此时蒋介石父子展开了行动。国民党放出消息:蒋经国将亲临香港,接曹聚仁到台湾商量要事。曹聚仁大喜过望,急忙飞往北京,与中共领导人商讨谈判的相关事宜,随后返回香港,等待蒋经国。

后来,曹聚仁前往台湾,与蒋介石、蒋经国进行秘密会谈。

最终,双方达成了六项基本意见,国共第三次合作,似乎近在眼前。

功败垂成

20世纪60年代,中国政治环境风起云涌,对台湾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时蒋介石开始对国共第三次合作存有疑虑,于是改变了主意。自此,国共合作的问题也再次被搁置。

20世纪70年代,中国将国民党代表赶出联合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此同时,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大陆形势开始好转。此时,毛主席和周总理再次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1972年,曹聚仁病逝,中国开始寻找新的中间人,与国民党展开对话。

不久后,已经90多岁的章士钊再次请命,于1973年5月乘坐专机前往香港。到达香港后,章士钊频繁活动,加之身体不适,6月已经卧床不起。7月1日,章士钊病逝于香港。

尽管如此,章士钊在香港的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最终蒋介石再次确立了同中共谈判的计划。

1975年,蒋介石将这一任务交给了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陈立夫接到命令后,通过秘密渠道向中共中央发出了邀请,请求毛主席前往台湾访问。

中共尚未回应,陈立夫便撰写了《假如我是毛泽东》一文,在香港报纸上发表。他对毛主席以及周总理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与此同时,陈立夫希望毛主席能够不计前嫌,与国民党握手言和,再次开创国共合作的新局面。

遗憾的是,蒋介石于1975年4月病逝,国共合作在即,台湾当局更换了领导人,对中国大陆的政策自然也发生了变化。中国大陆再次提出与国民党合作的意见,消息都石沉大海。

一年半之后,毛主席也溘然长逝。以毛主席、蒋介石为核心的两党所提出的中共与国民党再次合作、争取和平统一两岸的梦想,正式宣告破灭。

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并不排除使用武力,多年来,中国大陆的对台政策,始终未变。在众人的努力下,未来的台湾,也一定会回归祖国的怀抱。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秦淮生活网 X3.2  © 2015-2020 秦淮生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