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中欧关系的压力和阻力来自哪里?欧洲能否避免对华政策“内卷”?

2023-01-14| 发布者: 秦淮生活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在德国总理11月初访问中国,法国与中国领导人在G20峰会期间面对面会谈之后,欧洲与中国之间的最高层接触已经......
海外微信充值最便宜

在德国总理11月初访问中国,法国与中国领导人在G20峰会期间面对面会谈之后,欧洲与中国之间的最高层接触已经正式恢复。但是欧盟内部和欧洲多国阻碍和破坏中欧关系的各种小动作仍频繁发生。来看今天的欧洲观察——

德国总理朔尔茨反对与中国“脱钩”的态度,法国总统马克龙“不希望阵营对抗”的立场,中国国家主席的“经济共生外交自主”的原则,都为欧洲与中国恢复和发展正常关系奠定了基调。

就连步步追随美国、对华立场一贯强硬的英国,态度也开始有所转变。英国新任首相苏纳克在前往印尼巴厘岛参加G20峰会前夕还表示,中国是“英国安全最大的威胁”,“不排除英国武装台湾”。然而,在抵达巴厘岛后,苏纳克却声称“希望有机会与中方举行高层会谈”,还将中国“系统性威胁”改口为“系统性挑战”,并且表示不与中国对话,将无法解决共同的全球挑战。

但也必须承认,无论是欧盟层面,还是欧洲各大国方面,试图破坏和阻挠中欧关系的小动作依然不断发生。

比如,欧洲议会日前就以598票赞同、5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一项法案,要求赋予欧盟委员会调查并阻挡接受外国政府补贴的企业收购欧洲公司或投标商业合同的权利。欧盟委员会也曾发布一份外国补贴评估报告,其中提到中国的段落高达100多处。

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G20峰会上发言时再次声称,不希望欧洲像依赖俄罗斯的能源那样“依赖中国”,欧盟现在需要重新“平衡”同中国的关系,因为欧洲不希望在今后面临与俄罗斯关系那种“同样的困境”。

与此同时,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已经下令禁止中企赛微公司收购德国艾尔莫斯芯片公司。哈贝克领导的德国经济部还希望禁止中国投资企业收购德国的ERS半导体公司。

这些都显示出,今后欧盟和一些欧洲国家阻挠中企在欧洲的投资、并购的行动势必会进一步增加和升级。

另外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动向就是,从前,欧洲国家常常以所谓“非官方”的议会或已离职高官的形式与台湾接触,但是近期,欧洲几个大国的现任政府部长级高级官员已经开始先后公开与台湾方面正式接触。比如,德国科研部长瓦钦格在柏林就与到访的台湾“国科委主委”吴政忠会面;英国国际贸易副大臣格雷格·汉斯日前也访问了台湾并与蔡英文会面。

可以说,目前中国与德国、法国等欧洲重要国家之间的关系发展已经找到了突破口,但是所面临的压力和阻力依然非常强大。即便是在经贸领域,中欧之间的摩擦也会不断发生。而在国际政治与外交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冲突也还会长期存在。

欧盟和欧洲国家如何避免和防止在对华政策上分歧矛盾的“内卷现象”、言行不一的“两面”做派和自欺欺人的“双标”手法,中国与欧洲在未来如何“求同存异”、“互利双赢”,推动双边关系在正确轨道上行稳致远,为多极世界注入稳定性、为全球和谐输入正能量,这些都是摆在欧盟和欧洲各国领导人面前的一个既应谨慎处理又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来源:凤凰卫视严明 巴黎报道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秦淮生活网 X3.2  © 2015-2020 秦淮生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