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围炉吃火锅 中国人馋,这一点儿全世界都有名,也许北京人最馋,广州人次之,扬州人排第三,四川人排第四。在下也是中国人,生活在北京16年,也体验了广州、扬州、四川多个地方的饮食习惯,可以够得上馋中馋了。想当年为了找一口喜欢的吃喝,周末经常奔波在不同的城市。
80年代的北京,到了农历十月份就开始生炉子取暖,等到北风一刮,天色就剩下黄澄澄和灰蒙蒙的2种颜色,总给人一种心情沉重的感觉。冬天的冷风,很容易让人想起:“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诗句,就要围着炉子,支起锅子,摆上肉菜,倒上小酒,约上朋友一起涮起来,暖和起来。
提起火锅,种类可多,各有各的吃法,各有各的味道,也只有火锅是自己的味道。前几年,有位美食大家说火锅没有文化,可咱只是饕餮之徒吃的就是温饱,美味和生活的鸡零狗碎。以北京来说,值得回味的就是老北京铜锅涮肉,当然北京火锅还有羊蝎子火锅、菊花火锅、御龙火锅、白肉火锅等1500多种,老百姓能简简单单吃的就是涮羊肉。
涮羊肉,在家里吃准备点麻酱、韭花酱、腐乳、再自己泼个辣椒油就可以了。蔬菜每年冬天都少不了冬储大白菜、土豆、萝卜、红薯、腐竹、粉丝,用来最爽羊肉的配菜再好不过。羊肉片买肥一点的,往锅里一下,羊肉就把整锅汤的滋味提起来了,吃完肉再下菜解腻,一点也不浪费。
安徽羊肉火锅和北京的涮羊肉不同,羊肉先切成块放入锅里加水煮熟,连汤带肉带入打火锅,放让鸡肉片、鱼圆、海参等食材码在羊肉上,就可以上桌了。火锅冒着热腾腾的水汽,吃完了肉,下入白菜和甜味酱油,开始喝汤,一顿饭下来,浑身暖洋洋。羊肉汤中煮鱼圆,不腥不膻,配以海参、鸡肉、滋味鲜美。
四川火锅里突出的就是麻辣,重油重味重食材,前些年四川和重庆的行政划分开,成了2个平级的省份,也就有了成都麻辣火锅和重庆老油火锅的区分。其实这种火锅共同的代表就是毛肚火锅,说它重食材,就是食材的口味比较重,没有什么好肉,用的都是内脏之类的,常见的食材有心、肝、肠、肚、肾、鸭掌、鸡爪、猪天梯、牛肉,不过主要食材以毛肚为第一。
毛肚加工要精致,一种刀工要细,吃到嘴里软硬程度要恰到好处,脆而不硬,连着吃几筷子毛肚不能让人腮帮酸疼,一种是靠手工撕,把百叶上的片,一片一片撕下来,放到火锅里面涮,看到毛肚片变得褶皱了就可以吃了,大片吃着特别过瘾。吃火锅大家都爱喝锅子里的汤,可是四川火锅和重庆火锅这点例外,锅子里面除了牛油,就是辣椒、花椒、老姜和其它香辛料,辣且麻,根本不能喝。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